《道德经》·第七章 原文: 天长地久。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 非以其无私耶? 故能成其私。译文: 天地是很长久的 天地之所以能这么长久,是因为不为自己而生(利万物而生),故而能长久。 所以圣人谦虚往后,反而脱颖而出。将自己置身圈外,反而得以生存。 不正是以其无私? 反而成就了他自己的(名、利、地位、功业)。 释解: 本章古今语言变化不大,一目了然。 文中理解,利人才能利己。退反而能进,争反而不得。 处于核心圈之外,反而能住性命,保住生存。大红大紫、过于显赫的容易出事,边缘化的反而易于生存。 引申理解,就是做任何事,一定要先打出一个为天下黎民百姓、为民-族、为大家的招牌,这样才能名正言顺,才能更好的成就目标。
《道德经》·第八章 原文: 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 处众人所恶,故几於道。 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 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译文: 最好的处事方式是象水一样,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争。 处在大家都不喜欢的地方(低洼处),因此最接近于道。 处正大光明之地,不以恶意、阴暗心、度人处事; 心性如深潭水一样平静深沉; 给予人的是仁爱、仁慈; 说话言而有信; 治理有规矩、有标准、有原则; 遇事有能力处理; 行动能握好时机: 正是因为不去和别人争(争权、争功、争名、争利),故不用担忧任何灾祸、风险。
《道德经》·第九章 原文: 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。 揣而锐之,不可常保。 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;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 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译文: 拿着满满的、要溢出的,不如适可而止。 揣着打磨得又尖又锋利的(刀剑),不会给自己带来长久的安全。 金玉满堂,没有能守得住的;富贵又骄横霸道,是自己给自己留下灾祸。 做成了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事,就要(自己主动)隐退。才是符合天道的。 释解: 本章不难理解,只是几个字,解释的要精准。1,揣,古有释敲打的意思,也有释古今同意的,在此兼顾了一下。2,功,属于很容易会意的字。但解释却很难精准描述,这里取了本意。 万事万物都是盛极必衰,懂得适可而止是大智慧。一个能举100公斤的人,一定要举两百公斤,结果把自己弄伤了,举不起任何重量了。不如举80、90公斤,坚持锻炼,身体反而会更强壮。 人生也是如此,本来只具备中层的能力,非要积极进取、不择手段到了高层,结果德不配位,才不能持,上下不满,一败涂地。若是窃居高位,那就是天怒人怨,为害一方了。 富贵不能长久,因为财富招人惦记。如果德不足、才不足、力不足。不但不能守住财产,还会因财惹祸。因为富贵在让人羡慕的同时,也招人嫉妒,甚至怨恨。所谓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。如果自己再持富而骄,必引横祸。 为国建功立业是多少男儿的雄心壮志。但建功立业以后,手握重兵,就是国-家潜在的大风险了(大事不能以人心来衡量)。所以功成身退,利国利己,也符合天道。 反之,威望高、拥重兵而不退者,必须死。(这是为了政权的稳定,百姓的平安)和帝王及权臣双方的人品好坏没半点关系。